第82章 共和国之怒54

  朱慈烺回到南京后,连续下了几道圣旨,第一道圣旨给袁继咸,令第二军派一个团去信阳接防,安抚和救助百姓。韩华美和周凤梧所部回武昌,韩周二人回京到军校插班学习,所属部队移交给第二军训练。

  第二军在武昌训练着近三万人的部队,有韩周的,有马进忠、马士秀及卢鼎旧部。

  第二道圣旨给都察院,命其派监察御史到灾区,秘密查访各级官员。

  第三道圣旨给护国军政治部朱永佑,政治部下属成立护国军监察司,目前的任务是去灾区,监察四个师。同时,各军、师、团分别成立政治部,设政治部主任一职,职级为副职,即军政治部是副军,以此类推。职责是监察军官及士兵的违法违纪行为。

  第四道圣旨给扬州的十七师,第三军已经北上淮安,与一军、第十六军连成一片成为南京屏障。十七师是从镇江调过去的,令其维修扬州及城处房舍。

  第五道圣旨给安徽何腾蛟和四个师长,安排灾民从芜湖坐船到镇江再转到扬州。灾区灾民达七八十万,到扬州的不少于四十万。

  说起来容易,那么多人。

  需要迁往扬州的灾民先到合肥附近集结,审查、登记注册,你是哪家,哪个村子的,亲友是谁?总之得有人证明。

  不仅仅是防止满清的奸细,也为下一步招兵作准备。

  没人证明的,一个字等,等一个村子里的人。

  实在没人证明的,不得去扬州,就地安置。

  从合肥到芜湖一条长龙。

  水军、海军全体出动,百余艘大小船只,长江水面上又是一条长龙,从镇江到扬州又是一条长龙。

  官府征集了数千辆马车、驴车、人力车等等,但是也是杯水车薪,只能用于老弱妇孺。

  定点的粥棚冒着腾腾热气,住临时的帐蓬的人走了一拨,又来了一拨。

  时间已近十月,好在是长江两岸,若放在东北可就毁了。

  从合肥到芜湖的灾民临时安置点,南北两大营的训练军官全员出动,设置招兵处,招兵!钟山军校和妇女军官少年军官学校也设置了招兵点。

  无依无靠的人太多了,不过年龄是一个坎。护国军不能高于二十四五岁,一般十七八岁以上。妇女军官学校也控制在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样。就不好弄的是少年军官学校,十三四岁的收不收?

  招兵的口号是当兵报仇杀清虏。实际上灾民更看重的是出去二三张嘴,那得省多少粮食。

  吃粮当兵不挨饿,否则说饿死就饿死。

  但是,有一条,每一个家庭必......

  

  明星小说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